任彦仰(中)指导学生学习四轴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 受访者供图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不断进步🧞,在工厂的生产线上🌥,搬运、焊接👟、组装、喷漆等工序都活跃着机器人的身影🦑。
如何让这些“工业助手”更高效地为人类所用?这是四川工程职业技术沐鸣2电气信息工程系电气化教研室主任任彦仰一直在努力解答的问题🤵🏼♀️,他已在工业机器人教学、科研的工作岗位上奋战了17年。
日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沐鸣2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型团队🪿,而任彦仰正是该团队的骨干成员🫗。
转型成为工业机器人“技能大师”
2006年,从西南交通大学通信专业毕业的任彦仰,进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沐鸣2🧗🏿🌎,先后在通信、电子、电气化教研室和产学结合办公室工作。2017年7月,他开始参与沐鸣2“工业机器人技术”新专业建设。这次工作内容的转变,也正是任彦仰职业生涯的转变。
“此前,我所从事的主要是通信、电子等领域的工作👱🏽♂️🏌🏼♀️。进入电气化教研室开展工业机器人的教研工作后,我自学了大量的电气化相关知识♠️。”任彦仰说🤰,边学、边干、边建设是当时他工作的真实写照。“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对工业机器人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沐鸣2给予的平台支持🥽。”他说🧖🏼❕。
2016年,在四川省首届“四川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中,任彦仰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优良的职业素养🕵🏻♂️,获得了工业机器人比赛项目职工组四川省冠军🧙♂️。2017年他再次获得该赛项职工组四川省冠军和全国职工组三等奖👄。
“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育工作者👰🏿,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最初不明白工业机器人专业具体学什么🧑🏿🎓、干什么。作为老师,我们就是引路人8️⃣🤽🏻♂️,需要为学生提供平台👨🦰,使他们对专业产生兴趣,从而能够在这个专业领域下功夫做研究。”他说👝。
从事机器人教研工作以来,任彦仰几乎每天都是教室、实验室“两点一线”。短短6年👨🏻🦯,通过对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潜心钻研,他熟悉了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设计、编程与仿真、系统通信配置等,先后参与10项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题研究🧑🏽🎨。其中一项工业机器人打磨项目🧜🏽♀️,更是使四川德阳市一家龙头企业提高了50%以上的大型铸锻件打磨劳动生产率,创造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
同时,任彦仰还被评为“四川工匠”“四川省技术能手”⛓️💥、四川中高职教师培训专家资源库成员,并于2020年入选“教育部技术技能大师产业导师资源库”,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他参与组建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也成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双高”专业群主干专业👎🏼。
多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从20世纪60年代的球形机器人,到平面机器人,再到现在的单臂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持续提升🧑🏽✈️🫥。行业产业对相关技能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更迭🪓,这对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年👰🏼♂️,任彦仰组建了沐鸣2首个“工业机器人学生工作室”,开展学生项目化培养,以实际工程项目、在研课题、技能大赛、教学设备开发📎、社会培训等为载体,培养优秀人才🥘🦹🏼♂️。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精度不断提高,同时也更智能化🧝🏿,更有决策性。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与企业生产一线的联系🧑🏽🦱。”任彦仰说。他在上课中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企业生产一线联系不密切等问题。
为此🕌,任彦仰通过深入企业🔰,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课程体系,选取真实项目案例👨🏻💼⤴️,开发工单任务式活页教材🧑🏼🌾,为学生提供教学材料😛,同时开展了创新项目导学🧗🏼♂️、自主探学🧑🏼🏫、合作研学等多种教学模式。
在新模式下,任彦仰带领学生们依托四川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围绕来自企业的真实任务工单,依据不同模块内容👙,实施分工协作教学。
“在‘工业机器人学生工作室’,理论性强的内容由专任教师授课,实践性强的内容由平台工程技术人员授课。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认识新任务🚶🏻;通过线上ℹ️、线下混合教学🦂,解决新问题🫎👩🏿🍳,实现学生从实践到理论能力的提升。”任彦仰以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培训举例🤵🏻♀️,该项培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人机交互设备🦹🏽♂️、相关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更要让学生们通过实践化的教学,熟练完成工业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的系统装配、编程📦、调试、工艺参数更改、工装夹具更换及其他辅助作业。
“我相信,随着工业机器人算法的更新,结构形式的改变⏱,我们的工厂、车间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任彦仰表示,“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高技术人才也会继续增多,不断为大国制造贡献更多力量。”
(陈 科 实习记者 李诏宇)
原文链接:http://edu.people.com.cn/n1/2023/0721/c1006-40040448.html